新民快评|除了食堂,大学更该让学子记住什么?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很多年前去过剑桥和牛津。时间久远了,两所大学的景致有点搞混。但是,我分别去过他们的食堂,所见所闻一直留在脑海里。食品都非常简单,可乐、汉堡、色拉、鸡翅,除此好像就没啥花头经了。

国外大学的食堂,似乎只为填饱肚子,都不如我们高校喜欢以“第九大菜系”自居那么花样百出。对于这件事,我一直有些如鲠在喉,尤其是对“吃在某大学”“玩在某大学”,更觉得是在拉低我们高校的办学声誉。何曾听过麻省理工是“吃得好”还是“玩得好”?哈佛又何时被口口相传过“什么好”?

夏日里,国内有高校食堂在主推小龙虾,而且口味众多,麻辣、五香、蒜蓉一应俱全,连啤酒都管喝管够。月色下,夜排档也成了高校一景,各类冷食、小炒、面点、酒水饮料争奇斗艳,热闹程度完全可以媲美外面的美食街。

难怪,我曾亲耳听到有校长在毕业典礼致辞中与同学们“深情”回顾,四年里的红烧肉怎么好吃、哪个风味餐厅是求学期间必打卡的地方。

是真的没什么好留恋的吗?我曾采访过沪上一位耄耋老教授,学术造诣很深。他说,至今有时仍会中午骑着自行车去学校食堂打饭打菜,一是好吃,二是实惠,但每次去食堂的路上,都会稍稍绕点路,去远远看一眼曾经日夜奋战过的实验室,那里才是他终生难忘之地。

赶超世界一流大学,靠什么?套用今年上海高考的作文题,大学生探索陌生世界,除了“对美食的好奇心”,还需要为他们增添哪些养料?绝对不可能靠什么“第九大菜系”,它连锦上添花都算不上。

一届又一届毕业生走出校门后,最难以忘怀的是什么?应该是能进入灵魂深处的那一堂课、特别有突破价值的那一次实验、极具创新性的那一项实践活动,还有为一个学术观点争得面红耳赤的那一场激情。

王蔚/文

标签:

X
X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亚太信息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沪ICP备2020036824号-11   联系邮箱: 562 66 29@qq.com